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程跨学科整合1.课程的对象与内容实施对象为 2024—2024 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在人才培育方案中,将医学免疫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并将实验教学部分与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实验有机整合,单独设置为综合实验课。实验内容编排以病原生物在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寄生(或感染)及免疫反应所造成的损害及其实验室诊断为线索,将医学免疫学与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三门学科的实验课程加以整合。2.课程实施方法2.3 整合实验室资源。将原附属于教研室的实验室分出并整合为形态学实验室,实验室资源集中,可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实验教学条件。2.5 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内学时为 6—9 学时,分 2—3 次完成。针对不同实验项目实行病例分析和实验方案设计、录像教学、网络教学、课下自主学习课上讨论、学生加入老师课题组等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2.6 探究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包括理论课知识考核、设计性实验完成过程、实验报告的评价等。新的考核体系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3.开设效果评估3.1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对开设年级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设计考核成绩和实验基础理论考核成绩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实验报告、实验设计上三年学生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指导环节相对稳定。3.2 教学投资效益评价。免疫学实验在与病原生物学实验全方位整合并实施后,在师资投入、学时安排、实验耗材及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及优化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在学时安排上,医学免疫学传统的实验教学学时为 16 学时,而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实验计 40 学时,共计 56 学时,现这几部分整合后总学时为 40 学时,将部分重复实验进行删减或整合,节约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成本;在实验耗材和师资投入上,整合实验减少了重复试验,同时老师的分段授课,在专一实验内容的同时兼顾综合,降低了劳动强度。4.结语跨学科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体系消除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束缚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及应用能力的弊端,同时,有效地节约了教学资源和师资投入,形成了科学合理、协调有序、有利于培育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人才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连续三年的学生多元化的考核成绩分析结果证明,该实验教学环节和实验指导环节相对稳定,学生实验基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