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古译名身毒 《史记大宛列传》:(大夏)东南有身毒国。司马贞索隐引孟康曰:即天竺也,所谓浮图胡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清严允肇《洗象行》:雄姿几耐身毒战,猛力可代苍梧耕。 简介 身毒(读音 YunD )ǔ 古国是古代中国的邻邦,这两个国家处于青藏高原的两侧。古代身毒人以肥胖为美,猪显然是最能体现他们的美学观点的动物。但很遗憾,这种生灵的外貌除了胖以外,其它地方都不太符合身毒美学要素。它太蠢、太懒和太脏了。于是身毒人生造出一种神猪,作为他们的宗教偶像。就同中国人的凤凰一样,神猪也是虚构的生物,地球上从来没有过这种东西。 史料记载 印度河流域古国名。始见于《史记》,为中国对印度的最早译名。原文为梵语Sindhu,古波斯语讹为 Hindhu,古希腊语更转为 Indus。其后中国古文献中亦作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印度等,皆同音异译。其领域有时亦包括印度河以东的南亚次大陆地区。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28 年左右到达帕米尔以西的大夏,听说在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身毒国,并在大夏看到从身毒国贩运来的邛竹杖和蜀布。张骞认为大夏在汉西南,而身毒在大夏东南,则身毒应距中国蜀郡不远。汉武帝听信此言,从蜀郡四道出使,企图从中国的西南地区经身毒通往大夏,但因当地少数民族的阻拦没有成功。据《后汉书西域传》所载,中国在 2 世纪时对身毒的地理、物产、宗教、政治情况已有初步了解;且知当时身毒许多地区皆属月氏,即早期贵霜帝国(即贵霜)。这是由于东汉时佛教已传入中国的缘故。 神像 身毒最著名的神像被塑造成一个有着孕妇肚子的男性,称为皮囊相,意思是盛装智慧的袋子。身毒教的主要教旨鼓舞生育,身毒教决不是一种提倡禁欲的宗教。这个推测可以从身毒教的另一分支:藏教中的神像上得到印证。 冒顿的脸右下角那个头上有尖角、耳下有垂饰、面部线条柔和的偶像出自身毒教的一个分支吴哥教。凡是身毒教的偶像都有肥、圆、线条柔和的特点。 中国古代把印度叫身毒,印度和身毒在发音上差不多。比如欧美人把中国叫支那国,现在中国这两个字的英语发音也是近似于支那。有些国家把中国在发音上叫契丹国,把中国人叫作支那人或者是契丹人。 考证 身毒(国名)即天竺也。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注,天竺国也。史记大宛传曰:大夏东南有身毒国。索隐曰:身音干,毒音笃。孟康曰:即天竺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