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方案一、永宁中学“导师制”实施背景:1、我校班主任工作主要忙于班级日常事务和常规教育,繁杂的班级事务占用了大量做细致有效的工作时间,班主任与学生缺乏有效交流,疏远了师生情感,淡化了师生关系。2、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导致德育工作渠道单一,方法机械,德育工作常常是班主任在班内发布或传达学校精神或要求,学校的德育工作出现了“管、卡、压、罚”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3、任课教师出现“只管教学,不管教育”。常常出现科任教师抱怨班主任没有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或抱怨班主任没有把学生纪律教育好,导致科任教师对自身的定位有所偏差,而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4、缺乏有力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品行表现出表面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而教师却往往以这种表象来评价学生的品德,忽视对学生深入了解与客观的评价。5、缺少有效的教育途径,由于班主任面对全班学生,而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实际情况开展针性教育,对学生注重共性教育而缺少个性、心理教育。6、传统教育体现了学生教育工作只是政教处、段长、班主任的事,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7、学校教育与德育教育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班主任与德育工作者无法有效地贯彻到学生的生活,无法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质量,造成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8、我校以往每年在高三范围内实行了导师制的措施,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家长反馈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永宁中学“导师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经验。9、以往德育工作只注重满足社会需要,片面强调规范性,缺少德育工作针对性。10、永宁中学高中部招生数减少,社会对学校高考要求不断提高,招收的生源属于中等学生,学生思想状态复杂。永宁中学初中生源数少,为了更好地让本校学生进入本校高中学习,也要求学校教育更要有针对性。二、永宁中学“导师制”的内函:“导师制”是指在“整体、合作、优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老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让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地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学习和特长,形成了既管又导、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整体推进学生思想工作的发展。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