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镇中学性教育缺失现状及对策讨论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不断推动,社会对孩子全方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中学生性教育缺失的案例更多的出现出来,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合力为孩子制造一个健康的性教育环境。目前针对城镇、乡村性教育改进措施的讨论有所进展,而县域城镇性教育则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为此,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为例进行初步调研,分析县域城镇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政府、学校、家长合力改善性教育现状的措施。关键词:县域城镇;性教育;中学一、引言随着我国青少年青春发育时间的提前,以及经济快速进展和社会变革,青少年的性态度趋于开放,性观念趋向自由,但缺乏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家长担忧性教育会引发过早的性行为,从而对开展性教育表现出消极的抵制心理。同时,学校对性教育的动力和热情严重不足。在升学的重压之下,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性教育被排斥于学校教育之外。许多学校不从实际出发,照本宣科,甚至让学生自行应付了事。(一)中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2024 年 3 月,有媒体报道,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在其微博抱怨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并晒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关介绍”的图片,由此引发热议。2024 年 11 月,“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又一次将性教育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性教育与青少年性侵害防治与保护再次以社会热点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女童保护的调查显示,2024 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件的 778 人中,7(含)~12 岁的有143 人,12(含)~14 岁的有 449 人,7 到 14 岁的中小学生居多,說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犯罪嫌疑人侵害的目标。(二)县域城镇中学生性教育的特别性当今社会,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一方面,县域城镇通过县域城镇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推动县域内城镇化进展,另一方面,它为城市输出大批劳动力和人口,促进城镇化的进展,引发城乡结构的深刻变化。县域城镇相比城市,由于信息闭塞、观念保守等一系列因素,青少年性教育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这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1.在性意识方面:县域城镇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少年儿童普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常把爱转向同龄人,尤其是异性身上。2.在自我认同方面:县域城镇中小学生面对月经、遗精、喉结变大、乳房发育等身体的突然变化时,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困难,出现焦虑心理和强迫行为,对县域城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3.在人际交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