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找医生检查可能是身心疾病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日益增多。在很多综合大医院,常能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不爱逛商店,但爱“逛医院”,因为自觉不适,他们到处看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专科、不同的医生,结果查各项指标都没有问题……殊不知,问题出在心理方面。有位女士求医 5 年,原来是“心病”5 年前,42 岁的刘女士莫名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运动后加重,去当地医院就诊没查出任何疾病。此后,她为了“搞明白”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奔波到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看了一位又一位的专家,做各种检查,花费越来越多,症状却愈发严重。后经人介绍,刘女士到心理精神科就诊,才确诊为“心理应激、急性焦虑相关的应激性心肌病”。原来,刘女士发病前,经历过至亲离去的重大变故,这让她非常痛苦。心理、生理应激,促发急性可逆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慢慢出现了躯体化症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教研室主任吴爱勤教授告诉记者,“逛医行为”非常普遍,患者其实是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进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却始终以为自己只是躯体疾病,查来查去查不出病因。这类患者假如得不到及时识别和处理,就会在“逛医”之路上越走越远,浪费时间、金钱,也延误心理问题的治疗。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一半有心理问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的几率越来越大,心身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高发疾病。尤其在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讨论显示,到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只有 38%的人是单纯的躯体疾病,其他 62%的人都是心身疾病。大多数病人有躯体疾病,都是前往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就诊,而非心理咨询门诊、精神心理科和心身医学科。由于普通专科医生对心身疾病患者发病原因不了解,造成治疗效果都不好。“据统计,我国非精神科医生漏诊率为 60%;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接受合理治疗者仅 20%。”在儿童及老人群体中,有部分存在隐匿性抑郁症,识别困难导致误诊率高,更易出现自杀等严重后果。关注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讨论证明,心身疾病大多数和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很多疾病看似躯体不适,其实是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神经官能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