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的旧日时间怀表,即口袋里的表。在腕表已经大行其道的今日,怀表,总能让人怀恋起旧时代的绅士,外国老电影里的绅士总是一手撑着手杖,一手拿着怀表.而民国时期的中国,怀表也是绅士的重要装饰品之一,那时的男子无论身穿长袍马褂还是新式洋装,都时兴在小口袋内装挂金壳怀表,表链系于衣扣之上。佩戴一块怀表,在一些场合小心地拿在手里,“啪”的一响,表盖打开,露出白表盘、黑表针,简直帅极了。怀表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风貌和生活的印记。怀表的外形古典,具有穿越时间的华丽美感,通过一枚怀表你能看见几个世纪前的生活状态,以及小小怀表内藏着的比腕表更为复杂的结构。到了 19 世纪,怀表的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的制表工艺全靠手工,从 K 金表壳的打造、精致的雕刻、彩绘珐琅的烧制,到每个齿轮和螺丝的打磨,全部都要经过人手处理。一只做工讲究、功能复杂的怀表,往往需要几年才能制作完成。国际藏表界把 1930 年作为表的分水岭,即之前为怀表时期,此后是手表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场上的官兵发现手表比怀表使用更加方便。此后,手表也逐渐在男性中普及,取代了怀表的地位。怀表的华丽是内外相宜的美,穿越时间的审美令人们能从中发现几个世纪前的生活状态,以及比腕表更加精妙的机芯构造。然而,其实在很多爱表人眼里,怀表尽管外表华丽,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理性之心与真实的绅士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