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_第1页
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_第2页
古代人口迁移的特点(一)先秦时期(前 221 年前)人们地理有限,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对迁入地的要求低,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少,他们大都随遇而安,迁移的距离不长,速度比较缓慢。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总量少,在战国后期人口数量还不到 3000 万,人口压力根本不存在。这一时期处在国家形成和制度的完善阶段,政治和行政的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开始出现,如西周迁商的遗民、分封诸侯国等。(二)秦朝到元末(前 2211368 年)这一时期有 1580 多年,经历了封建王朝的大局部时间。这段时期有过几次长时期的分裂,也几度建立过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统一国家。即使在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一般也实行集体统治,用行政或军事等强制手段推行的人口迁移始终不断,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方式。迁入地往往是首都、边疆等政治、军事或者与统治者有着假设干利益关联的地区。这种迁移,数量一般很大,迁移时间也比较集中。迁移方向有北方黄河流域向南迁往长江流域或者更远的地区,以及蒙古高原、东北、西北的牧业或半牧业民族不断进入黄河流域。此时期经济、文化重心不断由北向南转移,人口比例也由初期的 8:2 强转化为后期的 2:8 弱,[1]这一结果是由于南方经济文化开展,北方饱受战乱破坏所造成的,但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三)明初到鸦片战争(13681840 年)在南方已成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后,由北向南的移民潮流不复出现,这一时期又出现新特点。一是明初有政府采纳行政手段强制实行大规模让人口迁移,但之后更多的是由政府提倡、组织或招募人口从相对稠密地区迁入人口稀疏地区和经济不兴旺地区,从此这类人口迁移根本取代了强制性迁移。一是这一时期人口总数越来越多,增长速度也加快,明后期人口约 2 亿,18 世纪又出现新高潮,人口总数高达 4 亿多。在此状况下,不仅南方大局部地区人口已相当稠密,就是北方平原地区也是人满为患,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由平原地区向山地迁移成为主流。人口迁移及移民的定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迁出地的推力、迁入地的拉力和除此以外的作用力三方面。迁出地的推力方面,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的剧烈、持久程度,当地官方和民间的抗御和救助能力;社会动乱或战争的涉及或影响程度、时间,地方当局对局势的控制能力,社会治安状况;人口密度与周围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经济水平与周围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赋税负担、土地占用、人均耕地与周围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程度;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范哲铺+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想你所想,急你所急,你需要的都在店铺里可以找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