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棍尖上起舞的徐沟背铁棍打开文本图片集“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铁棍爱煞人。”这句流传在山西的民谚,道出了素有“空中舞蹈”之美誉的徐沟背铁棍的艺术魅力。山西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徐沟背铁棍这一独特民间艺术的发祥地。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沟背铁棍早已成为山西人喜爱的民间艺术项目,常常在山西各地的庙会、集会上亮相,让国内外游客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徐沟镇的 7 个行政村,村村有背铁棍表演队在 2024 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太原传统庙会上,我见识了背铁棍表演。那身着戏装的艺人们,随着鼓点走着秧歌的步伐。他们每人的肩上,都扛着特制的铁棍,棍尖上悬空站着一个身穿彩色戏服的小孩,小孩的两只手臂也随着艺人步伐的节奏左右摆动,长袖飘飘。棍下的艺人伴着乐曲缓缓前行,棍上的小孩随着节奏表演舞蹈。参加表演的艺人,有的装扮成书生打着雨伞,上面站着化妆成《白蛇传》的白娘子;有的扮演道士顶着花篮,上面站着一个头插牡丹的少女,这是《洞宾戏牡丹》。还有西施、王昭君、穆桂英等造型组合。真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二人组合的背铁棍表演队伍之后,是更有气概的抬轿式背铁棍表演队伍。这个由铁棍搭起的小舞台造型精致,宽约 4 尺,高约 3 尺。小舞台两侧各有一根近两丈长的木杆,由 16 名青壮年肩抬。站在这个小舞台上的,是各种各样的戏剧人物。剧中人物脚下是一个铁棍撑起的大转盘,景色有山水、小桥、花草,非常逼真,可以几个人同时转。虽然小舞台由铁架子支撑,但外表装饰得天衣无缝,看不到铁架原形。随着铁棍的上下起伏,加上木杠弹性的惯力,小舞台上的 3 个小女孩子甩动水袖,在上下颤抖中翩翩起舞,让观众满目生辉。这次来参加表演的,是山西清徐县徐沟镇一个名为“张氏背铁棍”的表演队,他们已经连续好几年春节来太原动物园庙会表演了。表演队的一位老艺人告诉我,徐沟镇有 7 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背铁棍表演队,年年过节都很忙。他们表演队,年龄最大 60 岁,已有 40 年的艺龄。那些装扮齐整、活泼可爱的小演员们,年龄最小的仅 4 岁。在当地,百姓们视参加背铁棍表演为喜庆吉祥,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能进入表演队伍。青壮年汉子们,更是把参加表演队看做是一种荣耀。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民间抬神求雨,背棍和铁棍的制作工艺独特说起徐沟背铁棍的历史,可追溯到金大定二年(公元 1162 年)。在800 多年前,这里的人们每逢早年,就抬神求雨,并取材于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