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市地质灾害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山体滑坡、岩体倒塌和地面沉降;另外湖、河坡边存在小规模的崩岸。威胁人口计 700 余人、财产近三千万元,其中山体滑坡分布最多,范围最广,雨期和汛期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一)山体滑坡。已查明的山体滑坡隐患共计 34 处。其中办事处 2 处已经排除,剩下 32处。规模最大的镇村下遥坡土体滑坡,达 240 万方,直接威胁人口 63 人;分布最多的镇,共计 14 处,且大多处于不稳定状态。(三)地面塌陷。已查明的地面塌陷共计 15 处。其余均在镇,多为煤炭采空区。(四)全市近 40 家采石、水泥企业矿山塘口存在不同程度的滑坡、倒塌隐患;另外。二、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市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各乡镇(办、场)要继续加大对《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宣传力度。深化开展全民防灾科普知识教“”“”育。坚持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方针和 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 原则。“”(二)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发挥 组织、协调、监督、指导 职能作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办、场)进一步健全相应机构,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接受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反应本辖区、本部门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体系网络。交通部门负责对全市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工作;水利部门负责对全市江河湖泊沿岸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各乡镇(办、场)及相关部门要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层层落实下去。设置警示牌,指定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并向受到威胁的居民和相关单位发放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 如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四)国土资源部门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备用金制度。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根据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 治理矿山环境。(五)如发生地质灾害。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二)雨季和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大隐患点的监测密度。如发现隐患体发生明显变形,务必及时疏散群众并上报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三)国土资源局组织矶头终验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家文物和我市旅游品牌。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相关乡镇和部门要组织制订规模大、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治方案,并有步骤地对其治理。安监部门切实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继续推广科学、安全的开采工艺,杜绝发生矿山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