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高职《化工环保技术》教材编写探究与实践资源化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强调化工清洁生产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理论的阐述主要考虑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多采纳案例并融合大量多媒体素材,使内容更新颖、生动、有趣,更能抓住学生。对于实践性内容,加强教材内容与生产一线新技术应用的同步性、时效性和有用性,做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重点是突出操作步骤和工艺流程,引入工程实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一)内容设计教材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及规格》要求,主要定位于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化工企业员工培训及相关从业人员学习的参考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实际岗位中典型污染物的防治技术阐述,在教材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组织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框架结构上,以项目和任务的形式设计教材结构,共分 5 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具体如表 1 所示。表 1 教材模块与学时分配模块名称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模块一化工生产与环境 80模块二化工废水污染防治 168模块三化工废气污染防治 164模块四化工固废污染防治及其资源化利用 102模块五化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80合计学时 72(二)编写实践1.根据行业实际、岗位要求和学生接受能力来提炼工作任务,并明确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任务的目标和要求。2.根据“必需、够用、有用”的原则添加解决工作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将需要学习的理论内容、案例素材、技能项目融入到任务中,用任务来驱动教学。3.尽可能多地运用工程实践示例和案例呈现概念及方法,突出应用性、有用性、生动性和趣味性。4.设置针对每个任务的思考题,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加,根据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教材部分目录如图 1 所示。四、教材使用效果与努力方向(一)使用效果笔者使用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编写的《化工环保技术》教材进行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馈的情况是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并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强化。该教材的使用还有助于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的培育。(二)努力方向当然,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没有固定模式,需要不断讨论和探究,为了取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