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讨论摘要:为提高服装设计专业的就业率,高校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具有特色化的教学体系。基于此,本文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进行讨论,首先分析就业导向下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着重阐述现阶段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开展现状,然后从教学性质、老师能力、学生意向和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从而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一、以就业为导向实施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985 年我国高校正式开设服装设计课程,但是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数量并不多,一直到 90 年代以后,服装设计专业才在高校间得到普及,并且获得较快的进展。在此期间,很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都可以对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着重以当时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专业老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进展至今,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一门兼具艺术合计和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为社会培育出大量设计性人才,并且实现艺术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培育。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服装设计教学改革策略1.切实提升专业教学的有用性。要促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水平的提升,必须对当前专业教学的侧重点进行合理调整,在保障学科艺术性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专业教学的有用性。就当前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高校必须培育出集艺术素养、学科理论和实践技艺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转变以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锻炼的重要性,鼓舞学生进入社会进行实践,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例如某校着重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调整,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以实际业务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使专业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2.增强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老师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为此高校必须不断增强专业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一项与时俱进的产业,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必须对时尚具有敏锐的掌控力,并且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开发。由于很多专业老师在从事教学后就缺乏培训机会,自我和提升的意识也不强,因此无法根据时代进展对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进行提升,因此高校应该为老师创建一个学习沟通的平台,使老师的视野得到开拓,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某高校以培训选拔的形式安排老师参加服装企业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