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积分卡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讨论国内外讨论现状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讨论,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分为定性绩效评价和定量绩效评价两种方法。在定性绩效评价方法中,教育财政支出从政府机构绩效评估中获得启发,提出了“3E”评价法,以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为维度,评价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刘晓凤(2024)以 3E 为原则,构建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绩效的三类指标体系。这类绩效评价指标均以定性分析为主,很少涉及指标的定量分析,容易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的标准。鉴于定性评价方法很难在不同组织之间比较,学者开始尝试将成熟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通过适应性调整,运用于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Kaplan 和 Norton(1990)提出了平衡积分卡,该方法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PaulNiven(2024)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平衡积分卡,使其适用于公共机构。李永健(2024)将平衡记分卡引入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并对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平衡计分卡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平衡积分卡兼顾了组织的战略和战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多方面因素,对高校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科学讨论、社会服务的职能以及财政支出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评价体系。一、战略目标。《2024-2024 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总体战略目标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升科学讨论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针对不同水平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战略选择。二、顾客层面。以广义的顾客概念理解高校教育的顾客,应包括学生、老师、企业和社会。这四个方面对高等院校的评价构成了顾客层面的绩效。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理念的影响下,高等院校应提高学生、老师、企业和社会的满意度。三、学习与成长层面。学生和老师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主体,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层面和老师层面构建学习与成长面的评价内容。学生层面指标应包括就业率、教育质量上升程度等;老师层面指标应包括人员培训比例、人员引进质量和科研成果等。四、财务层面。虽然高等院校与营利性组织不同,不以猎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但是提升高等院校财务水平,对高等院校长远进展意义重大。笔者认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财务面绩效评价应包括资金充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