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评判的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风险评价模型摘要: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在推动高校快速进展的同时,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风险,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是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影响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构建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关键词: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风险模糊评判1.引言我国《2024-2024 年国家信息化进展战略》明确要求“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高校信息化得到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正在全国范围蓬勃开展。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而高校教务管理和运行是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核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务管理必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高风险的项目,它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尤为重要,对此重视不够,或者管理不当的话,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辨识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使其能够在风险事件前实行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2.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风险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高校教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特别的应用领域,运行着大量需要保护的数据和信息。相对于其他信息系统有其自身特别性:一是数据量大,例如全校各学院学生学籍档案,老师课程安排等;二是信息保密性,例如学生的成绩;三是利用网络环境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服务。假如系统的安全性出问题,会造成信息暴露、丢失或网络被攻击等安全事件,产生的后果必定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信息化风险和教务系統的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展的重大问题。根据多年来教务系统的运行情况分析,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组织结构风险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属于平级单位,部门领导之间及工作人员之间的团结态度较差,沟通沟通效果较差,导致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差,信息流通不顺畅。2.2 系统风险主要指操作系统版本偏低,不能与外部数据实现无缝链接;盗版软件的应用使系统得不到及时升级,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应用系统未进行充分的软件测试、版本管理不严格、软件设计不合理、自身存在漏洞、容易遭受外界攻击等。2.3 网络安全风险除了环境场地安全风险,收取来历不明的邮件、访问不安全的网站、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