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予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养,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养。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它的进展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育息息相关。加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建设,提高社会合力,改善价值观建设的外部社会环境。当前,我们应大力加强全民道德价值观建设,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使集体主义、合作互助、社会责任等观念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作为社会,全社会要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都要关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工作,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学校、社会的教育帮助外,大学生更应具有自我提高、自我进展的成才意识,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中加强自我修养。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个人是否有价值,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源泉在于学习。但是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很吃力。主要原因是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动力、态度和方法等各不相同。所以学习的过程是自我修养的过程,包括学习方法的修养,学习目的的修养,学习意志和毅力的修养等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出一套合理的、能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艰苦的,是漫长的,所以学习需要勤奋,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与人交往中加强自我修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生活,而不能离开一定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人与集体中的其他人的接触与交往越来越多,要很好地完成一项工作,越来越注重相互间的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