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得 x 月 xx 至 xx 日两天时间, 我有幸参加了在台州学院临海校区举办的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 收获很大。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按章节进行了详细梳理。 第一讲: 九〇后大学生肿么了 ? 首先, 徐博士从原北大校长周其凤、 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 富士康老总郭台铭、IBM 的困惑谈起, 揭露 90 后大学生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 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接着, 他就北大入学大一新生的自杀率逐年增高这一事实进行了阐释, 他认为, 大一新生多为带病入学, 是当前变态的高考教育体制所带来的结果。 然后, 徐博士将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和北京大学学生用刀伤人事件的媒体报道进行了比较,让我认识到在报道危机事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官方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并持续提供最新消息, 这样做能够有效阻止谣言四起。 2. 对(自杀) 危机事件的信息报道不宜过于详细, 尤其是不能包含细节,避开有人效仿。因为诸多事实表明, 媒体报道的(自杀) 细节越多,(自杀)模仿行为就会越多。 3. 发布的信息要客观真实。 4. 发布信息时不要将焦点关注在事件的起因上, 而应该将焦点放在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上。 紧接着, 徐博士又从为洗刷“死亡之桥”而改造后的韩国麻浦大桥高自杀事件讲起,向我们阐明了自杀的著名效应、 模仿效应和呼救效应, 同时也告诉我们: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然后, 徐博士紧密结合自己的调研和所干预的个案, 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人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尤其是抑郁症和神经症; 自杀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有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自杀在理论上是可以预防的, 从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显著低于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率这一事实发现, 在高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之所以低于其他国家和中国其他群体, 是因为有一支强大的辅导员队伍。据北京大学统计,危机事件的反馈有 73%来自院系,自己求助的仅有 18%。 由此可知, 院系辅导员的作用甚为关键, 做好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识别心理危机事件,并做好信息上报至关重要。最后, 徐博士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特点进行概括: 1.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和严重, 主要体现在极端个案; 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多,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以神经症为主要问题类型, 越来越多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