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5 篇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5 篇 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多数民众较早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但重视时间较晚,重视程度不足 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比较客观、理性,疫情之下人们整体的安全感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民众普遍存在担忧情绪,较高比例的人存在恐惧、生气、悲伤和恐慌情绪 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官方媒体信任度高于民间渠道 民众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很高,信心主要来自于医护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 多数民众能够认识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多数人不存在过度防范行为 社会心态是在不同个人心理交汇、融合、相互影响、交互感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以个体心理为基础,但又与个体心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社会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影响着个人和全社会的心理和行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人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相应地,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疫情防控来说,积极社会心态至关重要。为了解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讨论所社会心理学讨论中心在春节前开始进行社会心态的持续调查。此次社会心态调查的内容包括:疫情认知、疫情下的情绪、疫情中个体需要的满足、人们在疫情中表现出的价值理念、疫情防控行为等方面。 本次调查使用在线调查平台“问卷宝”进行,调查进行的时间为除夕和春节(2024 年 1 月 24日 25 日)两天,共回收 11055 份有效成人问卷,其中男性 3811 人,占 34.5%,女性 7244 人,占65.5%。受访者年龄范围在 1870 岁之间,平均年龄 27.36±8.91 岁。调查对象来自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疫情关注与风险认知 1. 疫情关注与重视程度 民众对疫情关注度高,长时间关注相关新闻。在此次调查中,99.2%的民众都表示关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其中 79.1%的人表示非常关注,仅有 0.8%的民众表示不太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疫情。40.8%的民众每天会有 12 个小时左右关注疫情相关信息,45.6%的民众每天会用 34 个小时甚至 4 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关注疫情。 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调查对象,关注程度会越强。初中毕业及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有 55.7%对疫情非常关注,高中毕业的调查对象有 69.6%非常关注,76.5%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调查对象非常关注疫情,大学本科和讨论生及以上学历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