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古诗词赏析大暑 · 古诗词赏析《夏夜》 唐 · 韩偓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一霎暴雨见永恒》 诗中描绘的暴雨,是暑夏最典型又最常见的。就像此刻,一场暴雨停止后,走出家门,在布满黑树林的陌上小道,把我视线引向高空的,正是云隙树缝间斜透下的月光,使得夏夜格外明亮、安谧,身心也倍感清凉、舒爽。 这是罕见的清奇之诗,一霎时让我惊为奇人。仿佛与这位晚唐诗人并肩夜行,一起默默凝视着暴雨洗礼后的月光图,顿觉妙不可言。短短二十八字,其选字炼句的老成功夫,大开大合,精确又豪放。风猛风定、云生云断、雨响雨休、夜黑月明,在巨大落差与顿挫中,时动时静,惊悚诡异,又从容淡定,一扫糜柔诗风。末句“斜”字幽妙,因有“高林”在,便有云被树荫阻断、月在林间流动的错觉的动感,引发幽思,更透出澄明心境。 在为人熟知的历代咏月诗中,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无疑位居第一,而韩偓此诗也许最少人知。长期以来,提到他,往往只称其“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所以检索中国文学史,也几乎没他什么位置。弘一法师曾写《香奁集辨伪》,力证多写男女相思恋情的《香奁集》是伪作,说他决不是做香奁诗的人,也无力为其翻案。 我注意到,他 10 岁赋诗令其姨夫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47 岁中进士入朝任职,58 岁还在协助宰相平定叛乱,65 岁终因“宦途险恶终难测”,入闽隐居直到病逝。经历了比暴风雨更惊悚诡异的尘世激荡,“不共世人争得失”的雨后月光图,表达了诗人入世又超世的悲悯,对永恒事物深切的虔敬。在千年后,在丛林暴雨已喧响在月球和更多星球的人类争夺战中……韩偓又会叹“ 岸上花根总倒垂”、“谁在谁亡两不知”的伤乱吗? 《听弹琴》 唐 ·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做自己》 大暑,让我们来读一读刘长卿的《听弹琴》,信任能从诗中提取到一些清凉,也能坚持自己的所爱,保持着确幸。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琴的代称;泠泠,形容声音清越,听来让人有清凉之意。弹琴之人琴艺高超,从指间传出的音如凉水一般穿过人的心。风入林来,琴声与大自然的松声完美融合,更添一层凉意,炎热天气,虽没听到琴声,但是已然让人恍然松林之中了。 前两句写琴音,后两句转为议论。“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意思好懂,时过境迁,变化太多,现在人已经不能欣赏过去的音乐了,也许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