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主要是对高中阶段已学的复习稳固。高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时间紧,任务重,记的多,忘的也快,尤其是历史,内容多头绪乱。因而使一些同学对历史学习产生了畏惧,甚至到黑放弃的程度。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把握。增强理解能力,适应高考需要。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主要问题。 如何进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 1 )重视对根底知识扎实认真的学习 高考第一轮学习(复习)的焦点是掌握根底知识。复习中要紧扣课本对待每一个根底知识。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扎扎实实、牢牢靠靠地记忆一遍,做到没有知识死角,对课本上的非常细微的知识点,到达能够灵活运用牢固掌握的程度。 就历史根底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它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根本线索和开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根底知识,为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根底。在高三历史第一轮的复习中,首先强调学生读目录、读课文正文、小字、注释,读地图、插图、年表,读习题,老师重点讲线索、阶段特征、结构、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这样就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当然假如同学们在高一高二时就踏踏实实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熟练了,高三总复习时再跟着老师过一遍,查漏补缺,那当然再好不过了,效果自然会非常明显。假如不是这样,也请同学们不要灰心丧气,现在迎头赶上还能来得及。 ( 2 )注重课堂学习的效率 我要强调的是听和记。听,是指在课前预习的根底上认真听课,同学们在听课中思想不能开小差,注意力要集中、要紧随老师的思路和授课节奏,不忽略老师讲解的每一个重点知识、根底知识以及每个历史阶段的阶段特征,并随时作好笔记,课后整理。有些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教材上根本都有,听不听无所谓,其实不然。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课,既可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还可以将课前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逐一解决。 ( 3 )正确对待记忆和理解的关系 记忆,就是要把课本的详细内容都理清楚,最高的境界就是要把每本书讲的那些内容,从整体上和细节上予以把握,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全书的脉络,一本一本的来,不能急躁,最后把所有学过的内容分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局部穿成一条线。当然记住细节整体把握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