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1、精通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是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只有准确掌握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确保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合法合规,避免因违法而面临的法律风险。2、掌握职业卫生专业知识:要深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专业知识。例如,对于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要知道其特性、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机制以及相应的防护方法。同时,还需掌握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科学地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3、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职业卫生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新的防护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因此,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阅读专业文献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需求。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1、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如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需要与生产部门沟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做好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与安全管理部门协同,共同开展职业卫生检查和隐患排查。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协调,才能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与员工的沟通:员工是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行为对职业卫生工作至关重要。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与员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向员工宣传职业卫生知识,解答员工的疑问,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例如,通过开展职业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反馈体检结果,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3、与外部机构的沟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还需要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外部机构进行沟通。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等工作;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企业的职业卫生工作情况,接受监督检查。良好的外部沟通有助于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提升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1、严格执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