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基础知识和重点过关 时间:90 分钟 满分:0 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分 2 分,共 60 分)1.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2.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共性 C.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 B.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4.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有( )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 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5.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 )A.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B.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 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6.《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7.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 对其他文化全盘吸收 ③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④ 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 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④ 剔除外来文化中的糟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因为( )① 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