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1:震灾面前,两代总理的"两个细节" 两代人民总理,同样是在人民最危难的时刻,同样在地震灾区,同样和灾区人民群众心手相牵……他们的精神内涵已经跨越了时空阻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样的官才是真正亲民、爱民的人民公仆。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周恩来总理在 42 年前邢台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细节。1966 年 3 月日下午 2 点,周总理到河北隆尧白家寨村视察灾情,给灾区群众作讲话动员。当时残雪未消风沙很大,总理只穿了一件单薄的青色呢子服。这时,细心的总理发现群众是面对着西北风而坐,马上说,‘乡亲们,全体向后转’,刚开始人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总理换个角度是为了让群众背着风,而自己却绕过去迎着风向大家讲话。”(5 月 16 日东亚经贸新闻) “把困难和牺牲留给自己,把幸福和希望留给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周总理的细节之举中,我们找到了人民公仆的真正答案,也看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无比高大的形象。这是什么样的亲民、爱民总理呵!考虑和牵挂灾区百姓的冷暖安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却把自己的安危和健康置之度外。“细节见证情怀。”灾区人民将永远铭记周总理在灾区顶着寒风、踏着瓦砾、进窝棚、下地窖、嘘寒问暖、慰问伤病员的身影,也永远铭记周总理在余震频繁的灾区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殚精竭虑、奔波劳累……他丝毫不考虑自己已是年近 70 岁的花甲老人,却挺起身躯直面风沙残雪,把温暖留给群众,这又是何等的情怀? 同样位居总理高位,同样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却一样有着感天动地的情怀。在四川汶山地震灾区,我们忘不了温总理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注定被历史定格。5 月 15 日,在抢救被压在废墟下的 300 多名学生时,一次营救失败后,温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时 20 分,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5 月 15 日广州日报) 温总理推开医务人员的手势是那么断然,他是那么地不在乎自己手臂的伤势,这不正是周总理为民情怀的一脉传承么?我们不会忘记,温总理在残垣断壁中,艰难冒雨跋涉的身影;不会忘记他因焦灼、牵挂又缺少睡眠而显得苍老、疲惫的脸色;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幼小的生命而嘶哑、哽咽地声音喊出,“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的话语;我们不会忘记,温总理用沙哑的声音告诉大家,“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