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爱的规则一位年轻妈妈跟我讲了一个她和女儿的故事:某天傍晚,吃过晚饭后,她像往常一样带着女儿出去散步,一起逛进了路边一家商场。孩子如同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自然兴奋得欢呼雀跃,兴奋之情难以言喻。趁着那股兴奋劲,孩子选中了一个喜爱的玩具,妈妈也随手选了家里急用的生活物品。母女俩来到收银台准备结账时,妈妈看到收银台附近围着一大群人正抢购榴莲,原来商场正搞榴莲促销。禁不住诱惑的妈妈,也想买个榴莲回家。这时,女儿抬起头很仔细地对她说:“妈妈,你不是说每次逛街,一人只能买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吗?”妈妈猛然一惊,赶紧放下榴莲,牵着孩子匆匆离去。听完妈妈和女儿的故事,我不禁调侃笑道:“恭喜你!一位女纪委书记的气质已在你女儿身上初见端倪。”她幸福地笑问:“有吗?”原来,这位朋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控制孩子日渐膨胀的购物欲,给她制定了一条不成为文的规定:每次出门逛街只能买一样东西。并且,自那以后,妈妈带头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这个家庭“法令”。刚开始,女儿虽然感觉不爽,但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也就习惯了。可那天在商场,妈妈在榴莲降价的诱惑之下,差点忘了自己曾经颁布的“法令”。幸好,女儿及时提醒,才得以“回头是岸”,不然就会为女儿留下食言的严重“口实”。在孩子像天使般降临世界的那一刻,不但其个人自动成为这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我们姑且称之为“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在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张开嘴进食的那一刻起,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像一位拾荒人士,他每时每刻都不由自主地通过自身各个器官来摄取外部世界的养料,试图填充空旷而博大的内部世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从外部世界摄取的养料逐渐增多,甚至多到自身无暇顾及。这些进入内部世界的养分,需要按一定规则排序分类,才能有效地为其所用。可是,这些养分不会自动排序分类。孩子自身主观上也不具备分类的能力。因此,这就有赖于父母帮助他们的世界建立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规整他们的生活和世界。父母要帮助孩子规整自己的个人世界,其前提是需要帮助其建立规则。父母们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练,对这世界有什么规则、需要什么规则,早已烂熟于心。因此,父母的核心任务并不是帮助孩子“制订”新的规则,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这世界已有的规则,并践行、坚持这些规则。这个过程,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孩子教育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植入有益规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