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索[摘要] 目前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达 1400 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 10 多万人。面对如此迅猛的进展,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管在教学设施上,师资储备上以及教学模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四年的高校教育我们能培育出怎样的专业人才,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如何进展,这些的确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和探讨。[关键词] 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现状 教育 改革在我国,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由最初的“图案”、到“工艺美术”到 90 年代初的“装潢设计”以及后来的“视觉传达”。直至现在的“艺术设计”这一综合称谓,艺术设计这一专业的名称、内涵和课程结构都随着社会环境、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目标的变化而不断转变。时至今日。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 1400 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 10 多万人,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后中国的第二大高等院校专业。面对如此迅猛的进展,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不管在教学设施上。师资储备上以及教学模式上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四年的高校教育我们能培育出怎样的专业人才,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如何进展,这些的确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和探讨。一、对目前教育现状的分析艺术设计最早只是以一种手工艺方式进行传承的,而最早打破这种模式的是 1919 年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他们首先把艺术设计与绘画区分开来,并用一种理性的教学体系进行艺术与技术的传授。这种教育模式培育出了第一代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综合人文艺术修养与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设计师。带来了战后欧美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共同飞跃。而在国内,艺术教育一向是以专业教学为主,注重的是艺术技能(其中包含大量的绘画技能)的传授。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都对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并准备以此作为终身职业规划的。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制度的改革。我们面临的专业教育的状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1、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由于边缘科学和服务行业的兴起,社会需求的各种职业发生了很多转变,对人才需求也从原来的单一化、专业化进展为多专业、多技能的综合。许多职业要求具有设计技能但又不是纯粹的设计工作,因此许多学艺术设计的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也包括不从事设计职业。另外一方面,对专业化设计社会需求也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