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告诉你》 ——杂志策划书 组员:谭旳王朝俊 郑熙博喻明导语:这是一份读书杂志的策划案。谈论读者和书,其实就是在讲述我们自己和我们最真的爱。所以,让我们马上开始,直奔主题。立刻进入——一、中国读书界现状分析在一位读书爱好者的眼中,中国读书界的现状,可以用八个大字来形容——触目惊心 痛心疾首我们用事实说话事实一:读书爱好者数量逐年锐减【新华社 2004 年 12 月 3 日电】据 “中国第三届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 显示:全中国依旧保持读书习惯的人目前只有不到 52% ,比 1998 年减少了 8.7% 。这是该项调查自 1998 年第一次开始以来,我国读书爱好者连续 5 年呈总体下降趋势。同时,调查也从客观上证实了人们长久以来的一个担忧:新兴的互联网和 DVD 正在大举蚕食本来就已经岌岌可危的中国读书人口。事实二:电视读书栏目纷纷停播【新华社 2004 年 9 月 9 日电】 央视《读书时间》节目在苦苦支撑 8 年后,终因收视率长期低靡而惨遭“末位制”淘汰,至此,中国电视银屏上再也看不到读书类节目。而更早前,已有多个读书电视节目相继落马,其中不乏许多极具实力的大电视台。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书苑漫步》、河北电视台的《读书》、北京有线电视台的《华夏书苑》、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开卷有益》、浙江电视台的《书情手册》、广州电视台的《书讯》、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青岛电视台的《一味书屋》……事实三:老牌读书杂志曲高和寡中国读书界最负盛名的三大老牌杂志——《读书》、《万象》和《书城》,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其精英文化的学术和思想路线。但自九十年中后期以来,这三大杂志不约而同地陷入读者大面积流失、销量锐减的窘境,在经营上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现在,三大读书杂志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已仅限于文化和思想的象征意义,读者则是廖廖无几,门可罗雀。对中国读书界现状的深入分析和再认识,把我们带到营销学上一个最经典案例的十字路口:悲观者垂头丧气,挑战者却欣喜若狂——太好了,中国人不读书!但我们没有理由高兴,这是一个心酸的问题——二、为什么我们不读书?是“不爱读书”?!我们为什么不读书?难道在无处不在的电视、互联网和更娱乐化的电影音乐的强大攻势下,现代中国人真的已经不喜欢读书?还是“无书可读”?!或是诚如个别媒体危言耸听、哗众取宠的口号:“无书可读”!——对这两种极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