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学年度第学期教师课时授课教案学科系:医学院授课教师:课题糖的无氧氧化课型理论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主要教学内容1、糖的无氧氧化。2、糖酵解的反应特点。3、糖酵解的生理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糖的无氧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2、熟悉糖的无氧氧化反应过程3、具有运用糖代谢知识解释血糖水平异常的能力。教学重点糖的无氧氧化的概念及生理意义教学难点糖的无氧氧化反应过程课外作业1、什么叫糖酵解?2、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备注专业:临床科目: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科系系办主任签字:第五章糖代谢第三节糖的无氧氧化一、糖的无氧氧化(一)基本概念与发生部位葡萄糖或糖原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分解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糖无氧氧化主要在细胞液中进行。(二)反应过程糖无氧氧化的反应过程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葡萄糖或糖原生成丙酸的过程;第二个阶段为丙酮酸生成乳酸的过程。1、丙酮酸的生成(糖酵解途径)该阶段根据能量变化特点又分为耗能和产能两个阶段。该阶段中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与酵母使糖生醇的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因 Embden 和 Meyerhof 对此途径进行了透彻的描述,故又称 Embden-Meyer 途径(EMP)。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之一,几乎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的基质中,只是速率有别。(1)耗能阶段:1 分子葡萄糖裂解为 2 分子磷酸丙糖;需消耗能量,共进行 5 步反应。1)葡萄糖磷酸化成 6 磷酸葡萄糖:该反应是糖酵解的第一步磷酸化反应,由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完成,同时需要 ATP 提供能量和磷酸基,故该步骤消耗 1 分子的 ATP。己糖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酶,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 4-2)。2)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 6-磷酸果糖:该反应在磷酸已糖异构酶催化下完成,此反应可逆(图 4-2)。3)6-磷酸果糖磷酸化成 1,6-二磷酸果糖:该反应是糖醇解的第二步磷酸化反应,由磷酸果糖激酶-1 催化完成,同样需要消耗 1 分子的 ATP。磷酸果糖激酶-1 是糖酵解的第二个关键醇,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图 4-2)。4)1,6-二磷酸果糖裂解成 2 分子的磷酸丙糖:该反应在醛缩酶的催化下完成,生成的 2 分子的磷酸丙糖,分别为 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此反应可逆(图 4-2)。5)磷酸丙糖的互变: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催化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图 4-2)。至此,通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