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武汉大学 黄泰岩2008 年 7 月 湖南 长沙 汇 报 内 容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岗位设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专业技术人员四.管理人员(职员)五.工勤人员六.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七.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面临的矛盾和主要问题八.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1 、从人才强国战略定位,深刻认识人才队伍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工作会议 :“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人才竞争 : 从单位内、行业内、地区内向全国性、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人才作用 : 是学校发展和一切事情的基础、前提、关键和保证。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2 、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看待高校人才建设的紧迫性。 •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多样化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一)背景3 、从国家改革大局认识和把握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 《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 [2002] 35 号)•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 [2006]70 号)•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国人部发 [2006]87 号)• 《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 [2007]59 号)•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教人 [2007]4 号)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1 、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 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高等学校的岗位设置管理,提出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 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 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2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必须体现自身特点。•改革的核心在于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新工资制度与岗位结合在一起,是体现高校特点的制度设计。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和意义(二)意义3 、岗位设置管理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聘用制的推进取得了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