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拉琴姿势探讨假如观察拉小提琴的学生,拉的好的人姿势都不会太差,而拉不好的人姿势都很差,因此很容易做出这样的结论。但这样的观察只有某些部分是正确的,事实上姿势正确是拉好琴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换句话说:「琴拉的好姿势就会正确,但是姿势正确不一定会拉的好。」因此能够把琴拉好的原因并不是在于姿势,而是拉琴的状态,基本上正确的状态大致上是身体需要放松的,耳朵要打开,假如只要处在这个状态,拉琴会自然而然随着练习的累积进步。因此拉琴时感觉很轻松但是姿势不正确,会比姿势正确但是拉起来僵硬要好。或者拉出来的音有一些不准拍子也不太稳定,但整体的感觉很轻松自然,会比每个音都拉的很准拍子很正确,但拉起来像机器人一般要好。学习的情况应该就像小孩学走路,假如一开始就规定他走路要很稳,手要怎么抬脚要怎么跨出去,这样小孩应该没办法学会走路。当然拉琴比学走路和讲话还要复杂一些,但我只是要强调,过度注重姿势也有可能导致学习的障碍。简单地说,假如拉琴状态正确,也许一开始姿势不太正确,但随着技巧的练习,姿势就会逐渐的导向正确的地方。就像小孩学走路虽然一开始走得不太稳,但是终究可以学会走路。因此弓拉不直或者滑来滑去有可能是过渡的情况,姿势都是慢慢调整到正确,而不是一下就能练得很好,因为姿势的会随着程度提升而有不同认知,并不是一直练弓拉直就能把弓拉直,就算弓拉直了,也只是表面上弓是直的,但音色可能不好听,因为并没有真的了解弓拉直的内涵。基本上要把弓拉好需要练了很多不同的弓法,例如换弦的弓法,或者局部的弓法,让弓一直保持在弓尖或者弓根的弓法,等到弓法变得灵活,弓要拉直就不困难。因此对于学习,不用太害怕一开始没有学对正确的姿势,这样反而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而一学琴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学错,就像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会犯错,重点是学错了能改掉反而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就像跌倒了能再爬起来一样。我们从小到大都换过好几个老师,每个老师要求的拿弓和按弦姿势都不太一样,但我们就是换了好几种姿势,到最后才完全学会拉琴,而且体会到不同姿势其实是有不同的道理在里面。因此用一种绝对的标准来看待姿势,并不是太正确,一个真正的道理应该有弹性的空间,而不是死的知识。大致上现在老师的教法听起来没有太大的问题,假如长期观察下来,小朋友有在慢慢的进步,那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但假如看起来像在原地打转,或者进度虽然越来越难,但是小朋友的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