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但山区县,由于思想认识、经济进展水平、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盘不活,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成为山区县经济社会进展的瓶颈,也是摆在山区县面前必须仔细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专门就XX县人才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一、现状堪忧XX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全县人口 48.87 万,面积 5110“平方公里,俗称 八山一水一分”田 ,属国家级贫困山区县。近几年来XX县县委、县政府逐步认识到人才对进展山区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改善人才环境等措施,加强人才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必须看到,XX县的人才现状与经济进展需要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二)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合理。XX县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水等传统行业,占全县人才总数的 53.51%,而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中介服务领域等方面的人才奇缺。城建、规划、机械、化工、医药、信息、通讯等行业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且集中在文教卫、农林水、工程技术战线的中高级人才年龄老化。在分布上,人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而从事企业及生产第一线的人才较少,人才总体效能不高。(四)人才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入口不畅。XX县由于县域经济进展不快,财政困难,很难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育开发,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事业单位又无力按比例提取科研经费,许多急待开发攻关的科研项目和技术革新项目无法进行,难见效益,难出成果。为了减轻财政压力,XX县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进人,致使返回原籍的多数毕业生难以就业,不少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难以引进。加上XX县现有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科技含量不高,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凝聚力。二、原因多维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山区有一定的普遍性,亟需仔细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人才引进问题。造成人才引进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又有人才个体的主观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人才观念淡薄。山区县受自然、历史、财政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尚未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的观念还不强。在人才资源开发上,引才用才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单一,对人才引进开发的投入不足,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偏低,人才宏观调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