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对 泄 与 泻 在治疗时有所区别。需特别注意的是,首先要排除传染性和细菌性痢疾,还可有疾病继发腹泻和结肠外因素所致,如肠道肿瘤、血吸虫病、胆切除后综合征等。对久治不愈者,应及时检查,找出病因。适合药膳食疗调治的除因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和因饮食失调、腹部受冷等因素引起的腹泻外,对各类虚证腹泻也有帮助。食疗原则:“”药膳食疗,以 排毒扶正、燥湿止泻、补气健脾 为主。“”“”如是脾气虚症宜 补气健脾、益肠固涩 。如见晨起腹泻(亦称 五更泻 ),属肾阳虚型,“”可用 温肾固本,健脾利湿 等方法。常用中药材有: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神曲、麦芽、藕节炭、炮姜、鹿茸等。食物可用鲜山药、扁豆、薏苡仁、生姜、肉桂、豆蔻等。益气扁豆粥粳米 100 克,炒扁豆 30 克,党参 6 克。先将扁豆炒黄,粳米略洗加入炒扁豆,大火烧开,小火煮至米化开后,加参同煮半小时即可。可补气健脾、燥湿安肠。藕节焦米粥糯米 100 克,藕节炭 12 克,红糖适量。糯米略洗炒至爆焦,与藕节炭同煮至焦米开花,加适量红糖搅匀即可。可止泻排毒、消食开胃。泄泻“”“”胃脘 是中医对人体近心窝处的定位概念。 胃脘痛 原是一个独立的征候群,原因有多“”“”“”种,除包含现代西医常见的 胃炎 或 消化性溃疡 , 胃肠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 也可包“”括在 胃脘痛 范围。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基本病机可分两类:一是肝气犯胃,主要因忧思恼怒、肝气失调而横逆犯胃;二是嗜食生冷,损伤脾胃。食疗原则:“”中医以 疏肝养胃、健脾温里 的食疗原则为主。常用中药材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沙参、麦冬、生地等。食物可用粳米、鸡蛋、鸭蛋、猪肉、猪肚、鱼肉、牛肉、牛奶、豆浆、卷心菜、生菜、生姜、砂仁、豆蔻、猴头菇、香菇等。蔻仁香牛肉牛肉 100 克,太子参 6 克,豆蔻 0.3 克,砂仁 0.3 克,陈皮 3 克。牛肉略洗切块,将太子参、陈皮、豆蔻、砂仁略洗后加适量水入炖盅,放入牛肉块;大火烧开,小火炖至近酥烂时调味即可。可疏肝养胃、理气和胃,适合气滞胃寒者食用。猴头菇生姜粥粳米 100 克,猴头菇 30 克(鲜品 60 克),生姜 6 克,青皮 1 克。粳米略洗后放锅内,加入切成粒的猴头菇,生姜、青皮洗后也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小火煮至粥稠即可。可温中祛寒、健脾养胃。适合胃寒受凉引起的胃痉挛痛苦。胃脘痛(本栏目由上海药膳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