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育目标下“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改革与实践【关键词】结构力学;课程建设;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必修课,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是在学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影响线、包络图的做法和应用,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等,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结构设计和科学讨论打好力学基础,提供力学,培育学生的结构分析和平面结构的内力位移计算等方面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所以常被称为“敲门砖”“入门石”。一、结构力学课程的现状1.学生心理畏惧结构力学课程“结构力学”课程基本都是在大学本科的第六个学期进行开设,对于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材料力学以及理论力学的知识。现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力学知识基础较差,对于“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相对比较困难,逐渐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出现怕学的状态。2.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脱节3.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很多课程基本都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具体来讲,可以做到将视频、音频、文本、图片以及动画结合起来。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大学生来说过于单一,对学生学习“结构力学”的效果造成影响,学生的理解速度普遍跟不上老师多媒体播放的速度。这种情况下,老师的黑板板书就变得必不可少,可以适当地加入一定的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逐渐改变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主动性以及自觉性,帮助学生增强工程计算分析能力。“结构力学”的课程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实验”“砌体结构”等提供力学分析原理或者计算方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正截面受弯、斜截面受剪计算、配筋计算、截面设计中用到的内力值以及“钢结构设计”中梁柱设计时用到的内力值,钢结构厂房的内力值,就是直接用结构力学中的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等解题方法求解出来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多层框架和“钢结构设计”中钢结构框架中涉及的内力计算中用到的迭代法、力矩二次分配法、D 值法等原理就是“结构力学”中力矩分配法、分层法、反弯点法等;梁的刚度验算,也就是挠度验算,与简支梁承受集中荷载、均布荷载时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