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凭《论语》注讨论关键词:张凭;论语;玄学;周易和苞咸、孔安国、何晏等前人《论语》注相比,张凭现存的十二条《论语》注有其独特之处,并且影响了皇侃注《论语》。下面逐条进行分析:《论语·公冶长》:“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悦。”张凭注:“夫君臣之道,信而后交者也。君不信臣,则无以授任;臣不信君,则难以委质。鲁君之诚未治于民,故曰未敢信也。”[1]对“吾斯之未能信”,这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张凭和一位无名氏“一云:‘言时君未能信,则不可仕也。’”[2],理解为未能被君所信任,另一种是范宁理解为不能被民所信任,范宁注为:“开知其学未习究治道,以此为政,不能使民信己。孔子悦其志道之深,不汲汲于荣禄也。”[3]皇侃列举了以上两种理解。《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张凭注:“为政以德,则各得其性,天下日用而不知,故曰‘可使由之’。若为政以刑,则防民之为奸,民知有防而为奸弥巧,故曰:‘不可使知之’。言为政当以德,民由之而已,不可用刑,民知其术也。”[4]张凭从为政以德和为政以刑的角度来注释,并且运用了郭象“性分说”来注《论语》。与张凭的注释角度不同,皇侃区分了“天道”和“人道”,从“天道深远,非人道所知”的角度来注释,皇侃注释为“此明天道深远,非人道所知也。由,用也。元亨日新之道,百姓日用而生,故云‘可使由之’也。但虽日用而不知其所以,故云‘不可知之也’”[5]《论语·子罕》:“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张凭注:“此言学者渐进阶级之次耳。始志于学,求发其蒙,而未审所适也。既向道矣,而信道未笃,则所立未固也。又,既固,又未达变通之权也。明知反而合道者,则日劝之业,亹亹之功,其几乎此矣。”[6]皇侃从性分各异的角度来解释共学、适道、立、权,皇侃有“……既未得彼性,则未可便与为友,……人各自有性,彼或不能宁学正道,而唯能读史、子,故未可便与之共之于正道也。”[7]而张凭认为这里是讲“学者渐进阶级之次”,没有运用“性分”之说。《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之人子。’”张凭注:“季氏不臣,由不能正,而使子羔为其邑宰,直道而事人,焉往不致弊;枉道而事人,不亦‘贼夫人之子’乎?”[8]张凭这里提到的“直道而事人”和“枉道而事人”来自《论语·微子》:“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