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 1500 字论文 2024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两亿人,其价值在 1000 亿元以上。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 6 块 3 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 3 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味道。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舍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粮食最大的功用当然是“口粮”,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证,假如有一天缺少了粮食,哪怕钱再多,经济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既不可以拿钱来填饱肚子,也不可以将所谓经济当大饼啃。小时候受过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候还比较吓人,我奶奶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人一生粮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浪费粮食是罪过,就算偷着糟蹋,“雷公老子”也要发怒……这种说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恐吓小孩子的,可不能说没有作用,它至少让我对粮食有了敬畏,不敢轻易浪费之。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寿命,何况雷公还要干预。迷信吗?还真不见得。如若一个社会浪费粮食成为习惯,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会的面子会越来越难看,越来越狰狞。“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可是现在,富裕起来的人们却似乎已经忘了这首诗的精髓。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高达 800 万吨和 300 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两亿人一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总能列出种种理由。有的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倒点儿剩饭剩菜算什么;有的说:我们这算什么浪费,有些人比我们浪费得多了!更有语出惊人者:“大吃大喝,那不叫浪费,那叫刺激消费!”很多人认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口号早就过时了。我们的粮食真的已经充裕到了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了吗?还以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