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族发现新属种大自然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是我们永远讨论不完的“科学教材”。种类繁多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探究对象。为了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了解人的生命和大自然息息相关。本期推出了“走近科学”内容,带领同学们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了解各种生物的故事,踏上探究生物的旅程。在古生物学讨论领域,恐龙化石一直是讨论的热点和重点。山西地质博物馆日前召开的古生物讨论成果发布会上,“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择义王氏鳄”化石和锯齿龙类化石三项古生物讨论成果首次公开亮相。特别是 2024 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的一具近乎完整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是恐龙家族的一个新属种。而之前山西地质博物馆已经命名了 3 个新属种的恐龙。今年 6 月 1 日前,经过精心修复的“左云晋地甲龙”化石将在山西地质博物馆向公众展出。发布会上,与“左云晋地甲龙”化石一同发布的还有山西三叠纪主龙形类“择义王氏鳄”化石和二叠纪锯齿龙类化石。这两种古生物分别生存在距今约 2.4 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和 2.6 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是华北地区特有的古生物种类,无论从化石保存的完整性还是保存数量上都属于国内第一。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境内广泛发育了各个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化石资源。山西地质博物馆近年来持续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修复、讨论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发掘了三叠纪“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白垩纪恐龙动物群、二叠纪锯齿龙类等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由于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又被称为“坦克龙”。尾锤是甲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此次命名的“左云晋地甲龙”,于2024 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是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龙骨架化石。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讨论所讨论员尤海鲁介绍说,“左云晋地甲龙”生存在距今约 1 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具有骨质尾锤的甲龙科恐龙。“它的发现,支持了甲龙尾锤演化过程中柄状的远端尾椎先于末端愈合的皮内成骨出现的假说。”尤海鲁表示,相关讨论成果即将发表在今年出版的《地质通报》上。发布会上发布的第二个成果是集群式保存于同一个化石坑中的 11条“择义王氏鳄”。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集群式保存最多的一组“择义王氏鳄”化石。“择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