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优秀征文 2000 字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优秀征文 2000 字 征文【1】 说起家风家教,我便想起了那些尘封许久的往事。小的时候家里穷,爸妈为了生计忙于打拼,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我便被托付给了爷爷奶奶,在奶奶家渡过了小学生涯。 奶奶若是在世,现在也 85 岁了,照老人家的说法,他们经历了日本鬼子进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工分制,也经历了 60 年的大挨饿。我出生时,奶奶给起了小名,一直叫到现在,据说是那会儿放了个电影,女主角叫双双,干活很利索,很勤快,所以也给我起了这样的小名,我想,她这也许是对我的期许吧,毕竟在那个年代,只有活干好了,才能生活的好。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个闲不住的,总是在忙碌,哪怕到了后来,家里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也还是总想着干这儿干那儿的。叔叔总说,你奶奶不容易啊,你爷爷是独生子,在那个工分制的年代,家里弟兄少,劳动力少,不仅意味着缺衣少食,还意味着要受欺负,你爷爷性子拗,要不是你奶奶这一大家哪里养得起,哪里还能有你们。 还记得小时候,饭桌上的奶奶总是在吃着剩饭,说扔了太浪费,有次吃坏了肚子,打针吃药的,爸妈都说你这多得不偿失啊,可是奶奶依旧如此,舍不得浪费,我想,这也许就是过过苦日子的人,深刻地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吧。奶奶家没有种地,但每到收麦和收玉米的时候,总是能见到她拿着筐满地的走,总说,现在的人啊,这么好的麦穗就不要了,太心疼人了,想当年树皮草根都不够吃了。 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能留给下一代的是什么?在我们看来,那仅仅只是一段没有切身体会的往事,可能也就只有经历过得人才知道其中的苦。奶奶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这是她留给我的宝贵精神财宝。艰苦朴素是劳动人民的本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使我克服了自身的娇气,树立了自食其力的观念,从小培育了自己的自立能力,养成自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性格,是需要我们传承给下一代的珍宝。 我的母亲是个很平凡的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总是跟我说年轻的时候要不是家里穷,她也能上大学,所以母亲总说知识改变命运,鼓舞和监督我和哥哥的学习。母亲始终很勤劳,勤俭持家,总是很孝顺,好东西自己不用也会给爷爷奶奶,记得奶奶重病时,病房里的其他家属,指着母亲问奶奶,这是你家闺女吧,照顾地真好。母亲总说,父母在做,子女在看,你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以后也会怎么被子女对待。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很少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