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的意象赏析一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诗歌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的雨中小巷,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意象,组构成一个富有浓郁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抒情主人公我在这样的雨巷中ㄔ亍、彷徨,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充满了向往与追求。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所有情绪的集结点,是诗歌所言之志。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油纸伞:这是雨季的常见之物。因了雨,油纸伞为诗人遮了一方天地,也因了油纸伞,诗人又多了一份无法远望地惆怅。伞外的雨空,是心雨的天空。浅黄油纸伞在雨中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丁香姑娘: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四月花开,花白色或紫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漂亮、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古往今来,咏丁香的诗句很多: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龟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贺铸的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