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也玩躲猫猫小玉觉得自己真的病了。白天头痛眼昏、疲劳胸闷、腹胀尿频、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晚上睡不安稳,梦境连连,醒来后就再难入眠。跑了多家医院,看了能看的所有科室,做过 x 光、胃镜、心电图、头颅 CT……一切都正常。西医说是“神经衰弱”,中医认为“肾亏体虚”,莫衷一是。最后在心理科被确诊为隐匿性抑郁症,抗抑郁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有类似症状的还有老张。一年多来,他被顽固的消化不良折磨得痛苦不堪,没有食欲,腹胀、腹痛,时而便秘,时而腹泻,体重由原来的 70 公斤锐减至 54 公斤。但各项检查都说没有大的器质性病变。曾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但长期的中西医治疗丝毫无效。由于久治不愈, “一死了之”的心都有了。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常常感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饮食不香、肌肉紧张、头痛腰酸、胸闷气短、心慌恶心、腹胀便秘,甚至全身痛苦,到医院检查,各种结果却都正常。这种不可名状的不适可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泌尿生殖、肌肉骨骼或中枢神经等各大系统,相应的对症处理没有任何疗效。假如进一步询问病史可以发现,他们总是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激情,凡事皆无兴趣,厌恶集体活动,焦虑。其实他们是患了隐匿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顾名思义是指情绪低落和抑郁症状并不明显,往往以躯体不适为主诉,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在临床上,此病患者一般都具有四个特征:①抑郁症状不明显,往往只是情绪低落,喜爱独处,感叹“活着太累”,②伴随神经症或神经衰弱症状,主要为疑病症和强迫症,比如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多次检查也难释其疑。③躯体症状突出,但各种检查均正常;④患者几乎都以躯体症状求治于非精神科医生,易被漏诊、误诊。隐匿性抑郁症的治疗与抑郁症一样,需要实行综合措施,患者一般经过抗抑郁剂治疗两周后,情绪障碍就会慢慢好转,各种躯体不适感也会逐渐减少或消逝。在遭遇漏诊、误诊的情况下,患者难以得到及时的正确治疗,不仅花费了大量钱财,长此以往,也会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情迁延加重,甚至以自杀了结余生。国外讨论表明,在自杀者中,50%为抑郁症,能得到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患者仅为 10%~20%。追寻漏诊原因,首先与传统的影响有关,一般人认为情绪低沉是精神创伤的一种反应,不认为是疾病的表现。而抑郁症患者大多因生活中的应激事件而诱发,因此更易被认为是在“闹情绪”“思想狭隘”,而不知道就医。再者,非精神科医生对患者的躯体不适多注重本专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