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周期文化产业正与奇关于文化产业,时下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反周期”论,认为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时,经济的衰退不仅不会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会让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大幅进展,可以反周期调节、反经济周期。原因是文化具有抚慰心灵、舒缓情绪的功能,生活陷入困境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减反增。不可否认,当其他产业在危机面前纷纷败落时,文化产业中的很多实体确实不仅能独善其身,而且还能相继有所进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产业是反周期的。文化产业并不能超然于危机之外。假如文化产业真的具有反周期的特性,在经济危机时不衰反盛、大幅进展;那么,在经济繁荣时期,文化产业反周期的结果,则是衰落、凋敝。这显然是荒谬的。但是,又不能无视文化产业确实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产业的特点,在经济危机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有持续进展甚至快速进展的可能。对文化产业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可以称之为抗周期。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是指在强大的经济运行周期和规律面前,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抗拒经济周期律的影响、干扰,因文化的独特性而能保持相对独立的运行和进展。面对危机,应对得当就可以使文化产业化危为机,因为物质消费低迷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品热销之机;经济增长放缓之时,反而可能就是文化产业持续进展之机。但是,可能性不等于必定性,更不等于现实性,在文化产业进展问题上,反周期论最致命的地方,就是把可能性等同于必定性,混同为现实性。《孙子兵法》、《百战奇略》等兵书战策,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正兵奇兵问题。正兵,主要指主力部队,指常规的、日常的作战。奇兵,主要指机动部队,指出奇制胜、以巧取胜的作战。“非正兵,安能致远?”又焉能致奇?没有正兵的支撑,就没有奇兵的讨巧。奇兵的胜利,是建立在正兵的实力基础之上的,是实力的巧发挥、妙运用。文化产业的抗周期性,文化产业在危机中的持续进展,体现着军事上的正兵、奇兵关系。文化产业虽是因文化而生的产业,有独特性;但它又有产业的共性、一般性,必须遵循产业进展的一般规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危机时期,因为文化的独特性,因为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因为文化产业对经济周期的抗干扰性,文化产业有可能不随流俗、逆势挺立、持续进展。但这毕竟是进展的个案、是奇兵。文化产业的进展,更多的是工夫在平常,是靠正兵,靠尊重、顺应市场规律、产业规律去坚实地进展壮大。美、日、韩在两次危机中普遍萧条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