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 70 年历史讨论的辉煌成就与经验总结新中国成立 70 年历史讨论的辉煌成就与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形成、 进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 是前人各种知识、 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修史治史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历代史家英才辈出、 灿若星辰, 他们深谙“欲知大道, 必先知史” , 肩 负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使命, 不仅成就了 浩如烟海的史学经典之作, 而且铸就了 以秉笔直书、 惟义之求、 取鉴资治、 经世致用等为特征的鲜亮学术品德, 为当代史学的进展培育了 沃土、 奠定了 基础。 历史讨论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新中国史学进展的 70 年, 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进步的缩影, 在新中国即将迎来 70 华诞之际, 系统梳理新中国史学进展轨迹, 全面总结其成就与不足,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进展繁荣新时代中国史学, 推动中国史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新史学体系的确立与中国史学的进展 历史从来不会缺席每一个伟大的时代。 新中国 70 年, 既制造了中华民族进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 又是中国史学积极回应社会现实、广泛参加社会变革, 最终迎来进展繁荣黄金时代的重要节点。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 爆发前, 是新中国史学进展的第一个春天。 随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我国渐趋形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以社会形态讨论为主体的新史学体系。这一崭新的学术体系, 将中国现代史学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考经证史为特征的传统史学彻底区别开来; 和以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为指导、 以实证为特色的近代史学彻底区别开来。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史学变革中, 史学家们不但围绕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汉民族形成问题这“五朵金花” 展开热烈讨论, 而且延及对中国近代史分期、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阶级斗争与历史主义、 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评价等相关问题的争鸣, 产生了 一批重要学术成果, 不但使史学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整体上得以提高, 大大深化了 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而且有力地推动史学界初步建立起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