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摘要: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小学必须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不受办学规模、经济活动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然而,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如资金管理不到位、会计工作薄弱、资产计划不完善等问题。本文深化讨论了中小学财务管理特点,分析了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强化会计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审计监督等建议措施,以期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关键词: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措施;预算管理;审计一、新时期中小学财务管理工作特点当前,随着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持续增加,中小学资金收入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中小学财务管理表现出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使用量大当前,随着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中小学在获得大量资金收入的同时,用于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改善,一般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教育环境已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塑胶跑道、电脑室、多功能厅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而这些设备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时期,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日益突出,家长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确保学生升入重点小学、中学,期望获得良好的教育資源。在此背景下,部分重点中小学获得了资源,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新的困难。3.学校资产多、种类多当前,中小学文体活动内容及形式日趋增加,如儿童节、运动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仅包括硬件费用,还包括其他文化类费用,导致资金支出项目琐碎、复杂,给中小学财务管理带来新的困难。二、新时期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新时期,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管理不到位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着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足,预算编制方法简单、计划性不足、执行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难以真正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中小学预算编制普遍采纳增量法进行编制,在上一年度预算的基础上进行浮动调整,而没有结合学校进展规划和教育改革合理规划,导致预算编制费用虚高,大大超过实际需求。部分学校未能建立预算评价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缺乏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导致预算编制、执行部门责任心不强。2.资产管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