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讨论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策略讨论一、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农村中学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家庭教育的需要。有些家庭教育觀念滞后,家长由于生活所迫,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挂在嘴边的仍然是“要好好读书,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不能做违反纪律的事情”等陈旧而简单的“教辞”。这种教育方式已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另外,很多家长忽视言传身教,自身的很多不良行为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二)学校因素首先,学校层面,学校在德育顶层设计中,将德育目标设置过高,在素养教育背景下,没有进一步摸清农村孩子的特点,教育内容偏理论化、抽象化,很多学生只略知一些德道概念和固化的行为准则,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其次,老师层面,在以成绩作为重要升学标准的前提下,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淡化了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由于受到现代化社会进程的冲击,在教育行为偏差生时,缺乏耐心、韧性。(三)社会因素在信息时代的今日,智能手机已普及,广阔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小孩也能拥有新型的通信设备并加以熟悉和运用。能让农村孩子主动了解外界的事情,增长见识,原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缺乏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再加上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这些孩子在猎取更多信息、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负面的信息,对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四)学生因素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 12~15 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管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力不够,模仿心理强,争强好胜的特点明显,也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诱惑,从而走上行为偏差的道路。同时,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良好品行的重要性,自以为是,对自己的品行要求不够,对老师、父母的说教不放心上。学生存在这样的思想,说明德育出现了问题。二、提升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该如何更好地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呢?(一)家庭方面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精准地说明了在教育子女时家长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建议学生家长应努力做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