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锅炉原理教学方法的探讨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方法;锅炉原理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文化水平,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1]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科技展的关键之一是民族科技队伍的壮大。[2]当前,新疆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超过全国储量 40%以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为我国电力事业的进展提供强大的能源基础。[3]大量的电力企业进驻新疆,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日益扩大,对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也逐渐提高。“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之一,[4]如何使少数民族学生较好地掌握该门课程,是新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任课老师的一个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新疆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锅炉原理”课程所积累的一些经验,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和讨论。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1.汉语言水平低目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育采纳汉语授课方式,由于部分来自经济进展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或仅仅只懂一点汉语。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后仅接受过一年时间的汉语教学,使其中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未能达到接受专业教学的一般汉语水平,对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5]2.基础相对较差由于新疆地域宽阔,偏远地区进展落后,师资力量及水平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不足,尤其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需要强大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与学生现有知识之间差距产生了很大的矛盾。[6]为解决该问题带来的困难,加大了“锅炉原理”课程总课时量,以期通过对基本知识的重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大量的课程教学(比同级汉族班多 15%)也给民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3.学习以简单记忆为主由于“锅炉原理”课程需要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用于解决电站锅炉运行、检修时的实际问题。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水平不高,汉语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主要以简单记忆为主,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锅炉原理”课程重要性及其特点“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锅炉,熟悉其工作流程,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因素,不同故障的解决方案,并能对锅炉进行设计计算。[8]1.内容复杂性和学科交叉性锅炉是一种结构非常复杂的大型能量转化设备,“锅炉原理”围绕着锅炉进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