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物画的形成与进展摘要:在画风迭变、画派繁兴的明代,随着山水画、花鸟画的兴起,人物画作为绘画题材逐渐处于次要地位。为了寻求新的进展,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画等新样式。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产生,市民阶级开始崛起,极具人文精神的传记小说的出现也为人物画带来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插画,即对故事情节的绘画再现。本文将从“明代人物画的形式与进展”“明代人物插画的产生与进展”以及“现代绘画对人物画的继承与进展”三个方面着手探讨明代人物画的进展变革与内在因素。关键词:明代人物画;明代插画;人文精神;当代人物绘画;继承与进展一、引言人物画是中国画的第一大画科,它的出现相比山水画、花鸟画等其他中国画门类较早,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壁画早在周代便已出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中国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在造型、神情和动作中展现人物性格。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是人物画的创作客体,同时人也作为观察对象和创作素材。因此,在明代后期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兴起时,插画便通过人物画转化为新的方式来表现艺术形象,使人物画与更广泛更多元的艺术、技术与人文背景相结合,发挥出更宽阔的空间。二、明代人物画的形式与进展(一)明代人物画的背景成因明代画坛流派诸多,人物画衰微,工笔人物画相比之下更见其少。明代初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时期,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夺取元大都一统中原后发现,元末战乱对人民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长期的战乱,导致人民在战后仅仅熟悉战斗之事而不闻礼乐教化,朱元璋认识到“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因此他大力重视提倡儒家学说,并大力宣扬道释,使其为维护明王朝统治服务。此政策波及至画坛施行高压文化政策,开始排斥前朝元代文人画的同时,利用绘画来完成其“成教化”的社会文化功能,继承宋代画院画法的宫廷绘画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而在阶级统治的文化专政下,画家由于政治因素时常遭受到无端的迫害,人物画创作易于招惹是非,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人物画家的创作,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等题材因为远离政治而成为当时的主要题材,人物画日渐衰微,远不如山水、花鸟兴盛。(二)明代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在明代早期的一系列的文化专政下,除了以道教和佛教内容为题材的道释画与以歌功颂德为主的历史故事山水人物画以外,明代人物画萎靡一时,至明末开始寻求新的进展路径。此时,吴门画派的仕女画过于柔弱靡丽,浙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