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燃料人类进入石油时代的时间并不长。尽管中东人在 6000 年前已经将石油用于船舶防水,但直至 1859 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开凿出世界第一口油井,人们提取石油的历史才正式开始。第一桶原油的成交价为 18 美元(相当于现在的 450 美元左右),被用于制作煤油,是当时人工照明设备的主要原料。在原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液体,由于会影响灯光的稳定性以及产生烟味,都被燃烧或丢弃了。然而几年后内燃机的进展,使先前被当作废料的汽油和柴油有了用武之地。我们认为这种预测有误,实际上,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已经接近峰值。几年前,一些理论家就曾抛出“石油峰值论”,认为石油供应会趋于平稳,而后下降。然而我们认为石油需求而不是石油供应,可能会下降。富裕国家的石油需求已经达到最高点,自 2024 年以来需求已经开始下降。即使算上中国和印度的所有新增轿车,技术上的两大革命也将降低世界对石油的需求。第一种革命由刚过世的得克萨斯人乔治·米切尔主导,他主张利用“水力压裂法”从页岩层猎取大量“非常规”天然气。最近,这种天然气与大量新发现的常规天然气一道,将全球天然气储量从 50 年提高到了200 年。在美国,页岩气已经被开采出来,液化或压缩的天然气已被用于卡车、巴士以及地方快递车辆上。天然气还可以替代船舶、发电站、石油化工厂以及家庭和工业加热系统使用的石油,从而使 2024 年的日均石油需求量减少几百万桶。另一大革命在汽车技术领域,发动机和汽车设计的快速进步也威胁着石油的统治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燃机效率的提升,汽油和柴油发动机越来越省油。制造汽车所用的材料也变得更轻、更坚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加之天然气或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日益普及,也将对石油需求产生影响。花旗银行的分析师估算,假如轿车和卡车的燃油效率以每年2.5%的平均速度提高,将足以抑制石油需求。他们还估计在未来几年,低于日均 9200 万桶的石油需求峰值将要到来。当然,石油巨头们和国际能源署并不认同此结论,他们认为大部分新兴国家还需要很多年来购买满足其需求的汽车,并开满足够多里程,就像当年的美国一样。然而,根据富裕国家的历史来推断亚洲的蓬勃未来是愚蠢的。欧洲和美国正在推行的环保政策,通过提高车辆燃油效率标准来降低燃料需求,在新兴经济体同样实践着。中国最近推出了自己的节能措施,假如其决心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行交通系统向混合动力的跳跃式转变,那么石油需求将面临更大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