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砂球墨铸铁件脉纹缺陷具典型特征:外观形态形状:多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或树枝状,犹如植物的脉络,有时也会呈现出连续的或间断的条纹状、网状等形态。分布:通常在铸件的表面随机分布,尤其在铸件的转角处、厚大部位、热节处以及铸型的分型面附近等区域出现更为频繁。尺寸与深度尺寸:其宽度一般在 0.5mm 至 5mm 之间不等,长度则从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甚至更长,严重时可覆盖较大面积。深度:较浅的脉纹可能仅在铸件表面形成轻微的凸起或凹陷,深度通常在 0.1mm 至 1mm 左右;而较深的脉纹可能深入铸件内部达几毫米,对铸件的质量影响更为严重。 颜色与质地颜色:与铸件本体颜色相近,但由于其表面可能存在氧化或杂质附着等情况,颜色可能会稍深或稍浅,呈现出暗灰色、灰白色或略带金属光泽等不同色泽。质地:脉纹缺陷处的金属质地相对较硬且脆,与铸件基体的结合较为紧密,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从脉纹与基体的结合处产生裂纹或剥落。与其他缺陷的区别与裂纹相比,脉纹一般没有明显的开裂迹象,其表面相对连续且多为凸起状;而裂纹则是明显的缝隙,边缘较为锐利,通常是由应力集中等原因导致的铸件基体开裂。与砂眼的区别在于,砂眼是由于砂型或砂芯中的砂粒脱落进入铸件而形成的孔洞,其内部通常可见砂粒,而脉纹内部则是金属的凸起或纹路。树脂砂球墨铸铁件脉纹缺陷的形成原因如下:树脂砂性能及原材料方面原砂特性:原砂中 SiO₂ 含量高、粒度过于集中,会使其热膨胀系数大且集中,在高温金属液的作用下,砂型表面因热膨胀不均匀更容易产生裂纹,进而形成脉纹缺陷。树脂质量:若树脂的粘结强度不足,在高温下砂型的溃散性过大,无法有效保持形状,易使砂型表面产生裂纹。此外,树脂的固化速度过慢,砂型在浇注前强度不够,也会导致在浇注时砂型受金属液冲击而开裂。固化剂影响:固化剂加入量不合适,会使树脂砂的固化反应不完全或过度,影响砂型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加入量过多,会使砂型发脆,在高温下易开裂;加入量过少,砂型强度不够,同样易产生裂纹。铸造工艺方面浇注温度:浇注温度过高,金属液的热量传递给砂型,使砂型内外温差增大,热应力增加,导致砂型表面产生裂纹,同时高温还会降低树脂的粘结强度,使砂型更容易开裂。浇注速度:浇注速度过慢,金属液在砂型内的上升速度缓慢,长时间冲刷砂型表面,使砂型局部过热,增加了砂型开裂的风险。铸型紧实度:铸型紧实度不均匀,紧实度过高的地方透气性差,在浇注时气体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