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的健康教育青光眼是一种以进行性视神经损害伴相应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严重不可逆致盲眼病,眼压升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仅次于白内障,同时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因素。据统计,目前全球有 7000 万青光眼患者,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 50%。我国青光眼发病率为 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来越高,65 岁之后可达 4 好 7%[2]。由于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对个人、家庭都将造成难以估计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全面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治疗、护理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科 2007 年收治的 235 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出院后的健康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健康教育的对象2007 年我科收治的 235 例青光眼患者及其家属,其中青光眼患者男 91 例、女 144 例,年龄 35 岁一 75 岁。2 健康教育的内容2.1 青光眼的临床症状急性青光眼患者会突然出现头疼、眼胀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患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腹泻,常被当作急性肠胃炎治疗,要加以区别;慢性青光眼患者的症状不易觉察,他们的眼睛并没有任何疼痛感觉,而且中心视力也很正常,而此时这类患者的眼压正在升高,周边视力已经下降等到自觉视功能受到影响时才来治疗为时已晚。2.2 发生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年龄超过 40 岁者,发病率亦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有青光眼家族史者;眼压异常增高者;糖尿病患者;高度近视眼者;定期长期使用类激素者;以前眼部曾受过外伤者。2.3 定时检查,学会自测,保护视力青光眼检查应列入常规的眼科检查项目大多数人在 35 岁左右就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 2—3年检查一次,60 岁以后每隔 1—2年检查一次。青光眼最为基本的检查项目应包括眼压检查、眼底检查、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同时也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将双手轻压眼球,感觉眼球的硬度,如果一侧眼球的硬度比另一侧眼球的硬度大,就要引起注意,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来讲,眼球的弹性越大,眼压越小。2.4 青光眼的类型根据病因机制及发病年龄,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前两者又可依据房角形态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2.5 青光眼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其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2.6 出院后的饮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