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建模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摘要]新型教育要求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勇于探究,这就要求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与能力培育。[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建模加强应用意识与能力培育一、引言《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正以新的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改革的每个角落。数学能力的培育从以前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改变为培育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沟通能力。在此,结合本人这几年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刻体会,就加强高中学生数学建模应用意识和能力培育浅谈我的一些粗略的认识。二、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讨论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具体的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上为:实际问题→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数学问题↑↓检验←实际解←释译←数学解实践证明,强化数学建模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也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及其与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中,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问题简单化,且关键是根据题意建立函数、方程(或方程组)、不等式(组)等数学模型。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就是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等数学思想,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三、构建数学建模意识的基本途径1、为了培育学生的建模意识,中学数学老师应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中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