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汉语的借词现象和特点

汉语的借词现象和特点_第1页
汉语的借词现象和特点_第2页
汉语的借词现象和特点_第3页
汉语的借词现象和特点借词也叫外来词,通常认为它指的是音或者义借自外语的词。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沟通、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词的借用。只要民族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汉语也不例外。一、汉语借词现象在汉语史上的借词现象的高峰时期概括起来主要有七段。1.汉代从西域借词2.汉末到盛唐从梵语借词梵语是古印度语的一种,现在仍是印度 23 种官方语言之一,古梵语文献数量仅次于古汉语文献数量,居世界第二,远远超过古希腊语和古拉丁语的文献数量,古梵语文献主要是佛经。早在西汉末年,佛教的《浮屠经》传入我国,之后不断有佛经传入,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那么,汉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借用了很多古梵语词。比如:“佛”最初音译为佛陀,或浮屠,简称佛。本意是“觉醒、顿悟”,佛教徒把教主释迦牟尼尊称为佛;“塔”最早的梵语音译是窣堵坡,意思是佛教高僧埋葬尸骨的坟冢。晋朝以后,人们专门造了“塔”字,塔也就成为一个意译的借词,一直沿用至今;“袈裟”是梵语的音译词,意思是僧尼的法衣;“伽蓝”音译借词,意思是僧众居住的庭院,现在在洛阳、吉林、无锡、苏州等地都有伽蓝寺。梵语借词数量庞大,日本学者编纂的《汉语佛教大词典》收录的佛教词语多达 3 万 5 千余条,其中绝大部分是梵语借词。3.元代从蒙语借词宋代,蒙古族就已经与汉族发生过接触,乃至元朝建立,汉语与蒙语有了更为广泛而密切的接触,汉语此时出现向蒙语借词的高峰。“歹”是个象形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有裂缝的残骨。而现代汉语“歹”字的意思是“不好”,这个义项最早出现在元代文献里,比如出自元杂剧《窦娥冤》的一句话“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个义项就是源自蒙语的近音字[tai],此时,现代汉语“歹”字本义已经消逝,而是完全借用了蒙语的意思。同样“蘑菇”、“站”、“把式”等也是来自蒙语的音译借词。4.清代从满语借词清兵入关以后,建立了清王朝,汉语中满语借词逐渐多了起来,比如:阿哥、格格、贝勒、贝子等等,这些都是满语的音译借词,随着清朝的灭亡,很多满语借词在口语中消逝,一少部分留了下来,比如内蒙古有的地名叫贝子庙。现代汉语中典型的一个满语借词是萨其马(满族的萨其马是饽饽、干粮,以冰糖、奶油和白面制成)。5.明治维新以后到新中国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阳光书坊+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阳光书坊,传播未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