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极简主义设计与道家思想的文化同一性摘要:极简主义是在反对装饰主义的现代主义基础上秉承“少即是多”的设计流派,道家思想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二者分别在设计领域和哲学高度探究了人对日益进展的社会环境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主要以文化同一性的角度从“少即是多”、“虚实有无观”、“自然论”和“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对二者做简要分析。极简主义设计与道家思想虽属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环境,但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史上对人和自然本性的探究和进展。在学习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时,不难发现其文化同一性。一、极简主义设计背景及特点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再到现代主义设计,西方的设计思潮建立在生产工具飞速进展之上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替代手坊,促使现代主义催生下的国际主义风格设计能迅速推广至世界各地。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任何运动基本都是对其的完善和进展,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否定。如此背景下,极简主义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逐渐进展起来。提倡“少则多”的思想,极简主义将设计定义为生活。遵循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简约、反装饰性、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等特性,崇尚自然,构成各元素间形式与审美的统一完整性。二、道家思想文化(一)道家思想的起源与精髓“道家”这个称谓课追溯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春秋末年,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之后文子、列子和庄子等人都继承和发扬老子的道家思想,并进展出楚道家、齐道家、秦道家等支派,汇聚成道家流派。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曾经评定道家的学术思想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先秦诸子百家“纷纷言道”(《文史通义·原道下》,章学诚),老子关于“道”的解释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道”无所不包并不断地演变,最后轮回到本原。道家思想的精髓是“道”,而“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都是“道”引申出的。(二)道家思想的文艺审美功能(一)“少即是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少”是指根除一切非本质的,不必要的加工,还原作品本质的功能和单纯材质所蕴藏的魅力。中国传统思想从来不缺乏对“少”的追求。道家思想中提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即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会迷惑。这里的“少”与“多”表意是“量”上的大小,实则是指统一集中的事物更容易被猎取,而复杂的事物容易使人疑惑。庄子认为:“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