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困境及策略摘要:仿生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了关注,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许多仿生设计产品并没有体现出仿生设计理念的本质内涵。文章首先对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有效的设计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仿生设计水平的提高。关键词:仿生设计;工业设计领域;设计困境前言:从具象设计到抽象设计,从结构仿生到材料仿生,人们对仿生设计理念的讨论越来越系统化,并逐渐形成了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为工业设计活动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但许多产品宣传中的仿生工业设计产品,实际上并未达到仿生设计标准,只是模仿生物外观造型,仍停留在具象设计阶段。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重视仿生设计面临的困境,并实行有效的设计优化方法。一、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困境(一)只注重外型模仿从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许多设计者对具象仿生、抽象仿生等的概念划分不清楚。在设计过程中,受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制约,仅仅对生物外型进行模仿,没有做到结构或功能再现,导致仿生设计产品的有用性较差。还有部分设计师较为擅长形象思维设计,在与生物相关的设计命题中,通过将动植物等的形象进行缩放或卡通化处理,将其作为仿生设计作品。严格意义上而言,这种设计方式仅仅属于具象设计的范畴,主要作用是对产品功能进行形象化表达,但不能对产品功能作出实质性改变[1]。(二)未体现交叉学科特点在仿生设计过程中,应通过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和材料仿生等的综合运用,真正发挥仿生设计的特点和优势,改善产品功能性能。但是在实际设计活动中,没有体现出仿生设计的交叉学科特点,并将其排除在工业设计范围之外,对其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较为狭隘。在此情况下,仿生设计的局限性较大,难以通过对多种设计方法的组合运用,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这种趋势会影响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进展,而且难以体现工业设计精神,容易影响产品完整性。(三)设计思路较为狭隘客观而言,目前许多设计师对仿生设计理念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这是导致其设计思路狭隘的主要原因。比如在仿生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模仿生物外观造型,还要通过实行有效的提炼手法,对模仿对象进行打破和重构,根据一定的美学原则,构建现代化工业产品造型,并实现功能嫁接。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种是过分关注于对生物对象的模仿,忽略了工业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另一种是只关注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