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国旧石器考古发掘方法的演进摘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至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掘方法各有不同,本文依据发掘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关键词:旧石器考古发掘方法演进Abstract:IthasbeenaboutonehundredyearssincePaleolithic-archaeologyintroducedtoChina.Wethinkthehistorycouldbedividedintofourpartsthroughsummarizingthecharacteristicofexcavationwayineachpartwhichalsohasitsfeature.Keywords:Thearchaeologyofthepaleolithicperiod,unearthedmethod,evolution.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阶段,“漫掘法”也是初步进展的,到后期的发掘先测绘遗址的地形图,然后在遗址中布长方形探方,到最后进展到建立基准点,以测量重要发现物的深度,这些测绘记录方法均为以后的发掘记录所鉴用。“漫掘法”的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弊端很多,其虽然也注意到了层位的上下关系,但未严格控制,记录也不甚详细,给以后的讨论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如虽然德日进、杨钟健在报告中将北京猿人遗址含化石的堆积物自上而下划分 10 个层,但层位关系的不清楚还是对于有直接断代意义的哺乳动物化石讨论带来了不便。第二阶段是探沟法与探方法结合的“打格分方”按水平层发掘的阶段.这一阶段发掘方法的改革主要以 1932 年周口店“第一地点”和 1933年山顶洞的发掘方法改革为代表,一直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当然,这一阶段的发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 1933 年在山顶洞发现了 7 或 8 个个体的人类化石,发掘者后来认为有三个个体是从下室的墓葬里发现的,但关于“墓葬”的判定是裴文中根据卞美年和贾兰坡送到办公室的头骨化石上有赤铁矿粉粒,以及发现盆骨和大腿骨的地层有部分土为赤铁矿染成红色,再对比欧洲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中散布有赤铁矿粉粒才判定的{14}。虽然后来裴文中赶到现场进行了重新布方发掘,但已经挖去了相当大一部分堆积。从考古发掘方面来说,这次对于墓葬遗迹发掘是不甚成功的,其原因除了缺乏经验、准备不足外,这种按水平层等深发掘的方法也有其弊端,对于遗迹单位很难象按自然文化层发掘的方式一样直观的反映出来。另外,每一水平层的每个方格内发现的标本都有相同的号码和发现日期,每隔一定的距离,南北和东西四个方向都绘制了剖面图,这些虽然都方便了以后室内的整理工作,但还是不能满足埋藏学的讨论。第三阶段,从 1949 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按自...